关于我们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:

188-7472-8048

联系我们
成都品茶
联系人:张先生
电话:188-7472-8048
手机:188-7472-8048
Q Q:2956006700
邮箱:2956006700@qq.com

公司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公司新闻

成都品茶文化中,红茶与绿茶的质量评审需结合传统感官审评方法与地域特色,从外形、香气、汤色、滋味、叶底五大核心要素展开,同时关注产地、工艺等关键因素。以下是具体评审要点:

一、红茶质量评审要素

1. 外形

条索:优质红茶条索紧细匀整,如川红工夫以“紧细秀丽”为佳,金尖藏茶则要求条索粗壮紧实。

色泽:乌润有光泽为上,忌暗沉或花杂。例如,宜宾早茶红茶需呈现“乌黑油润”的典型特征。

净度:无茶梗、碎末及夹杂物,成都本地茶企常通过风选机精准分级。

2. 香气

类型:以甜香、果香、蜜香为主,川红工夫需具备“橘糖香”的独特地域香。

纯度:香气清高持久,无青气、焦气或酸馊味。成都茶馆常通过“温杯摇香”法激发香气层次。

强度:热嗅浓烈,冷嗅留存,如蒙顶甘露红茶需满足“三起三落”的香气变化。

3. 汤色

色泽:红艳明亮为优,如“冷后浑”现象(茶黄素与咖啡碱络合)是高品质红茶的标志。

清澈度:汤色透亮无浑浊,成都品茶师常用“金圈”厚度判断茶黄素含量。

浓度:茶汤红浓不淡,忌发暗或泛黄。

4. 滋味

浓强度:醇厚饱满,如川红需具备“浓、强、鲜”的典型风格。

协调性:甜味与涩味平衡,忌苦涩味突出。成都茶客偏好“回甘持久”的口感。

鲜爽度:茶多酚与氨基酸比例适中,如蒙顶山红茶需呈现“鲜活如泉”的特质。

5. 叶底

嫩度:芽叶肥壮,红匀明亮。如宜宾红茶叶底需呈现“铜红色”且柔软有弹性。

匀整度:叶底均匀一致,无焦叶、碎叶或“花杂”现象。

活性:叶底舒展自然,揉捻后不易碎烂,反映原料嫩度与工艺水平。

二、绿茶质量评审要素

1. 外形

形状:扁平挺直(如龙井)、卷曲如螺(如碧螺春)或针形(如蒙顶甘露),需符合品种特征。

色泽:翠绿鲜活为上,忌暗沉或枯黄。成都本地绿茶如竹叶青需呈现“翡翠色”的均匀度。

整碎度:条索匀整,无碎末或夹杂物,高端茶常以“单芽”或“一芽一叶”为标准。

2. 香气

类型:以清香、嫩香、板栗香为主,如蒙顶甘露需具备“兰花香”的典型地域香。

纯度:香气清高持久,无青草气、烟焦味或陈味。成都茶馆常用“冷嗅法”检验香气留存度。

鲜灵度:新茶香气鲜活,如竹叶青需满足“春茶特有的嫩香”。

3. 汤色

色泽:黄绿明亮或嫩绿清澈,如峨眉雪芽需呈现“玻璃汤”的透亮度。

清澈度:汤色纯净无悬浮物,忌浑浊或泛红。

浓度:茶汤浓淡适中,忌淡薄或涩口。

4. 滋味

鲜爽度:茶多酚与氨基酸比例协调,如蒙顶山绿茶需具备“鲜、醇、甘”的复合口感。

浓强度:醇厚回甘,忌苦涩味持久。成都茶客偏好“喉韵清凉”的体验。

协调性:滋味层次丰富,如竹叶青需融合“清香、甘甜、鲜爽”三重感受。

5. 叶底

嫩度:芽叶细嫩柔软,如峨眉山绿茶叶底需呈现“嫩绿匀亮”的特征。

匀整度:叶底均匀一致,无焦叶、碎叶或“花杂”现象。

活性:叶底舒展自然,揉捻后不易碎烂,反映原料嫩度与工艺水平。

三、成都品茶的特色评审要点

地域性:

川红工夫需突出“橘糖香”与“浓强鲜”风格,蒙顶山茶需强调“兰花香”与“鲜醇甘”特质。

工艺性:

红茶注重发酵程度(如川红发酵较重以形成橘糖香),绿茶强调杀青温度(如竹叶青采用“高温快杀”保留鲜爽)。

文化性:

成都茶馆常通过“三道茶”仪式(闻香、观色、品味)综合评审茶叶品质,强调“品饮体验”而非单一指标。

四、评审误区与避坑指南

误区1:以汤色深浅判断好坏

红茶汤色过深可能为发酵过度,绿茶汤色泛黄可能为陈茶或杀青不足。

误区2:追求单一指标(如香气)

优质茶需五大要素均衡,如川红若香气突出但滋味苦涩,仍属次品。

误区3:忽视叶底活性

叶底碎烂或发硬可能反映原料粗老或工艺缺陷,如绿茶杀青不足会导致叶底泛红。

五、总结:成都品茶的“五步法”

观形:条索匀整,色泽鲜活。

闻香:热嗅纯正,冷嗅留存。

看汤:红茶红艳明亮,绿茶黄绿清澈。

品味:醇厚回甘,鲜爽协调。

察底:嫩绿匀亮,柔软有弹性。

通过系统评审,可精准判断红茶与绿茶的品质优劣,同时结合成都茶文化的地域特色,享受“品茶如品人生”的雅趣。

在线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