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:

188-7472-8048

联系我们
成都品茶
联系人:张先生
电话:188-7472-8048
手机:188-7472-8048
Q Q:2956006700
邮箱:2956006700@qq.com

成都品茶工作室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成都品茶工作室


深入成都品茶文化:故事与体验中的中国茶精髓

一、历史脉络:千年茶香浸润的“天府之国”

成都的茶文化可追溯至西汉时期,蒙顶山茶被列为贡茶,开启“扬子江中水,蒙山顶上茶”的千年传奇。唐代,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记载蒙顶茶为“蜀茶之冠”,茶马古道由此延伸,将川茶送往藏区、西北乃至西亚。宋代,成都茶肆林立,成为市民“开门七件事”之一,文人雅士以茶会友,留下“琴里知闻唯渌水,茶中故旧是蒙山”的诗句。

非遗传承:

茉莉花茶窨制技艺:以明前烘青绿茶为底,伏天茉莉花为魂,经9次窨制,干花返白,茶汤鲜爽,被誉为“中国花茶典范”。

青城传统制茶技艺:采用土灶柴火杀青、木质揉捻,保留茶叶自然香气,成品茶芽匀整,汤色黄碧。

铜壶茶艺:长嘴铜壶掺水降温,壶嘴划出荧光茶线,融合太极、武术元素,成为成都茶馆的“活招牌”。

二、茶馆生态:市井烟火与雅致体验的碰撞

1. 市井茶馆:老成都的“慢生活博物馆”

彭镇观音阁老茶馆:百年老屋内,竹椅、盖碗茶、长嘴铜壶表演构成“活态民俗”。茶客用茶盖轻拨茶水、轻刮调浓淡,茶博士以“苏秦背剑”等招式续水,暗语如“茶盖置桌”续水、“茶盖放椅”占座,传递市井智慧。

鹤鸣茶社:人民公园内的百年茶馆,竹椅配矮桌,茶客可体验“采耳”、川剧变脸,或点一碗钟水饺配茶,感受“茶+美食”的市井美学。

2. 新潮茶馆:传统与现代的创意融合

天府品茶文化工作室:民国钱庄改造,铜钱匣变茶宠展示柜,算盘珠镶茶席。冷萃蒙顶甘露配冻干草莓,茶汤琥珀色;每周三“盖碗咖啡配麻薯糍粑”中西混搭;地下一层“茶烟秘境”中,长嘴铜壶划出荧光茶线,液氮桂花冰球与峨眉雪芽碰撞出诗句投影。

蜀都品茶文化工作室:艺术画作与绿植环绕,茶艺师展示传统技艺,讲述成都茶史。游客可体验宋代点茶,在茶汤上绘芙蓉花,或参与“二十四节气茶宴”,用明前龙井煮鸡汤配腌笃鲜茶泡饭。

三、茶叶图谱:从名山到市井的味觉地图

1. 名茶巡礼

蒙顶甘露:产自蒙顶山,鲜嫩芽叶经“杀青、揉捻、干燥”三道工序,汤色黄碧,香气高爽,被誉为“绿茶珍品”。

青城雪芽:青城山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摘,雪白芽尖与独到香气,具消炎、抗氧化功效。

川红工夫:宜宾等地所产,色泽乌黑油润,香气清鲜带枯糖香,滋味醇厚鲜爽,曾获国际金奖。

碧潭飘雪:茉莉花茶典范,茶汤碧亮,白花漂浮如雪,香气清悠。

2. 市井之选

三花茶:成都人日常饮品,以茉莉花茶为主,性价比高,馈赠亲友佳品。

竹叶青:峨眉山特产,形似竹叶,香气高鲜,春茶特供受追捧。

文君绿茶:邛崃产,纪念卓文君与司马相如,条索紧曲,嫩香持久。

四、茶人故事:从市井到专家的传承之路

1. 老茶客的坚守

彭镇老茶馆的“茶盖哲学”:老茶客通过茶盖位置传递暗语,如“茶盖斜立茶碗”示意“加水”,体现市井生活中的智慧与默契。

鹤鸣茶社的“龙门阵”:茶客们边品茶边摆龙门阵,从周公瑾赤壁之战到家长里短,茶馆成为信息交流的“民间论坛”。

2. 新茶人的创新

天府品茶文化工作室主理人:将民国钱庄改造为茶空间,推出“熊猫竹韵套餐”,抹茶慕斯做成胖达抱竹造型,竹筒饭藏茉莉茶冻彩蛋,吸引年轻群体。

非遗传承人:在茶山徒步中教授采茶、制茶,如蒙顶山“茶宴”体验,让游客用龙井煮鸡汤、配手剥青豆,感受茶与美食的融合。

五、体验指南:从入门到专家的进阶之路

1. 入门体验

市井茶馆:花15-30元在彭镇观音阁老茶馆坐一下午,观察老茶客动作,尝试“茶盖置桌”续水。

新潮茶馆:到天府品茶文化工作室点一杯冷萃蒙顶甘露,配冻干草莓,感受茶汤的凛冽与果香回甘。

2. 进阶学习

茶叶挑选:

绿茶:观形(芽头银毫密)、闻香(清新草木香)、尝味(鲜爽回甘)。

红茶:观形(条索肥壮圆紧)、闻香(蜜香浓郁)、尝味(醇厚鲜爽)。

冲泡技巧:

绿茶:70-80℃水温,玻璃杯观察舒展,3-5分钟出汤。

花茶:85℃水温,白瓷盖碗保留花香层次,2-3分钟出汤。

3. 专家探索

茶山徒步:

蒙顶山:参观世界茶文化圣山,体验采茶、制茶,品尝“茶宴”。

青城山:探访道观茶园,学习道家茶道,参与“道茶宴”。

茶文化活动:

省图书馆每月茶文化讲座,学习宋代点茶、煎茶技艺。

人民公园鹤鸣茶社每周三免费茶席体验,参与“盲品挑战”。

在线QQ